
我,嫁给德国老公,婆婆送400㎡木屋,生三个娃,33岁过躺平生活
作者:肖寒先生
图片:来源于网络,侵删
“在我结婚那天,父母没有来参加婚礼,因为他们很伤心,原因很简单,我是独生女,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嫁到本地,哪怕嫁到外省都可以接受,可我偏偏选择嫁到万里之遥的德国,这让父母感到焦躁不安,担心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依靠。”
张敬逸说完这段话,低下了头,这是她结婚十年来,第四次回国,对于张敬逸每次回国,我都会夹道欢迎,毕竟我们是好朋友,从高中同学,到如今深似海的友谊,一直相处得不错。可对于她的婚姻,说实话,凡是认识张敬逸的,都觉得嫁到外国很不值得,毕竟大家的思想还是很保守的,所以大部分同学,都选择远离张敬逸。
在国内,我成了张敬逸唯一的朋友,虽然是异性,虽然曾经暗恋过张敬逸,可我没有得到张敬逸的爱情,但也不会因此嫉恶如仇。
说实话,在我心里,张敬逸像女神一样的存在,除了长得漂亮,最主要是她才华出众,不管是文化课,还是音乐美术,都很有天赋,而张敬逸也出生在大户人家,家族的人都在市政府上班。如今张敬逸嫁到德国,还生了三个娃,已经33岁的张敬逸,早早的就过上了躺平生活,虽然羡慕,可我知道男女有别,而我还要为了家庭努力。
以下是来自张敬逸的讲述:
我叫张敬逸,1990年出生在成都市,是一个四季都很漂亮的城市,也是时尚之都。
作为家里的独生女,爸妈对我的期望值很高,虽然家境不错,但并没有娇生惯养,而是管教得很严格,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,都希望我能做到最好。这也得益于爸妈的做人风格,爸爸曾经当过15年的兵,后来主动转业到市政府和妈妈一起工作,而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,爸妈只是下午下班后回来辅导我的作业。
可能妈妈是大学生的原因,对我的教育很重视,即使我是个女孩,妈妈依旧没有给我宽松的教育环境,从小就学习了很多技能,比如书画、音乐等,其实妈妈并没有希望我走艺术这条路,只是希望我能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。
而我爷爷平时喜欢写毛笔字,也会教我练习书法,奶奶则是教我做饭菜,似乎我的人生,从一开始就有四位人生导师,让我的起点比别人高出一截。
有时候对这种每天的忙碌生活很厌烦,可在学校中,我是多才多艺的女孩,受到老师同学的爱戴,便不再苦恼,开始享受当下的生活。不过,我还是有一颗叛逆的心,在读初中的时候就想到出国,到了读高中的时候,更是坚定自己以后要远离父母,所以下定决心要走出国门。
爸妈得知我有出国的打算很支持,希望我努力学好外语,只要我乐意,会尽一切能力帮助我,就这样,在我高中毕业后的第二个月,去了德国读书。
临走时,妈妈很不舍,这么多年来,第一次看到妈妈脆弱的一面,送我到机场的路上,一直流眼泪,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反而很开心,觉得妈妈是假惺惺的,可我错了,爸妈是真诚地爱着我,希望我成才。
来到万里之外的德国,我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,当时就读于柏林自由大学,学的是经济学,为了更好地适应在德国的生活,我开始自学德语,可能是有一定的语言天赋,我学得很快,不到半年时间,就能正常交流。后来我又学习了法语和西班牙语,到了毕业的时候,我已经能说七种语言。
不过,在我读大学的时候,也交往了一个男朋友,他是德国人,比我大17岁,是一个哲学博士,我崇拜他的学问,也喜欢他的气质,总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,不过在面对我的时候,又温柔得像一只小绵羊。
虽然我们年龄相差很大,可爱情不分国界,也不在乎年纪,到了快毕业的时候,我告诉妈妈谈了一个男朋友,是德国人,想嫁给他。
当时妈妈很反对,甚至专程来了一次德国,劝说我回国,以后在老家找一个对象,毕竟我是独生女,爸妈还期待着我给他们养老,妈妈最后做出退让,哪怕我找个外省的老公都成,可那个时候我很固执,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。
就这样,在第二年的时候,我和老公彼得结婚了,爸妈没有来参加我的婚礼,甚至让我以后别回国见他们。说心里话,我是有些伤心的,原本以为结婚了爸妈就会改变想法,可并没有改变。
好在我的高中好友刘鹏一直在劝说我爸妈,我也知道,刘鹏这么多年一直很喜欢我,如果我回到国内,也许会选择刘鹏,可我如今已经嫁人,所以我们只能成为朋友。刘鹏为我付出很多,在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,爸妈在刘鹏的劝说下终于答应,愿意见我们一家四口。
这是时隔九年,我第一次回国,爸妈虽然看着我满心欢喜,但还是有些别扭,尤其是看到我老公的时候,感觉长得那么高,又那么瘦,很不协调,我说他常年研究学问,饮食不规律,再加上一直锻炼身体,很难胖起来。
之后几年,我又回来了三次,这次回来,带着我的第三个孩子,爸妈也算是接受了我和孩子们,给我们每天做好吃的。
其实我在德国生活得很幸福,公公婆婆也都是非常有素质的人,对我也很好,在我生下第三个孩子的时候,他们把老家的木屋送给了我,足足400㎡,而我这些年一直没有工作,老公在大学任教,平时也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,在我33岁的年纪,早早地就过上了躺平生活。
其实有时候觉得自己学习那么好,如今做了家庭主妇,听刘鹏说当年的女同学,每个人都在工作,也有人创业成功,虽然羡慕,可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与其羡慕,不如知足。
我希望未来能够把父母接到身边生活,这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,其实也曾考虑过回国生活,但我丈夫觉得他不懂中文,也不太适应中国的生活,所以未来,可能真的会面临两难的窘境,但我相信,车到山前必有路,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的路走下去。
